查看原文
其他

原创:名家讲历史《生逢宋代---北宋士林将坛说》

西北大学历史学院 西北大学历史学院 2021-12-27

北宋士林将坛说


生逢宋代


在中国历代王朝中,宋朝可以说相当独特。一方面,从传统武功的角度看,她可归类弱世一代。

但另一方面,两宋社会经济 思想文化及科技之发达,在中国历史上又是空前的,其典章文物、制度建设以及社会风尚等诸多万面,更在中国古代产生了具有深刻意义的巨大影响。

正是在这样矛盾复杂的历史场景下,由“杯酒释兵权”拉开序幕,宋朝政坛上演了一幕幕文臣武将的表演。诸如开国元勋赵普的“半部论语治天下” 、悍将张琼强横的代价 、状元吕蒙正的一时风光,猛将郭进的跌宕命运、文豪柳开的蜚语缠身、宰臣吕端的“大事不糊涂” ,名臣寇准的大起大落 奸相丁谓的投机钻营、文士“二宋”的瑜亮情结、重臣吕夷简的老辣权术,名将狄青的英雄末路、儒将张亢的壮志难酬 边臣王韶的拓疆西陲以及蓝田吕氏的家族影响等等。


陈峰教授的《生逢宋代--北宋士林将坛说》以人物之事,记一代之史。材料取自正史、野史、文集、笔记、方志。熔材于叙事中,不着痕迹。通过这部别裁体的宋史,宋代的君权与相权、国事与党争、内政与边防、崇文抑武与军力升降等重大关节,将一一为读者展现。

我们特意选择陈峰教授的书,作为大师讲历史专题系列的开篇,为各位讲述一个个历史人物的生涯起伏。

作者简介

陈峰,历史学博士,西北大学历史学院教授,现任西北大学历史学院院长,博士生导师,中国史学会理事。著有《漕运与古代社会》、《北宋武将群体与相关问题研究》、《宋代军政研究》、《武士的悲哀:北宋崇文抑武现象研究》等。


开国元勋 赵普

若论宋代的开国元勋,赵普无疑是文臣中分量最重的一位。到宋朝第三代的真宗朝,按照新修订的礼仪制度规定,要确定两位陪祀的大臣牌位,朝议推选的头一位就是赵普,视为文臣代表。这可是对已故臣子的至高礼遇,非先皇时代最重要的功臣,绝无可能享有如此配享的殊荣。

那么赵普究竟做了什么贡献能获得如此殊荣?赵普又是怎样一步步成为宋朝的宰相的呢?


1

生逢乱世

赵普,字则平,生于公元922年。那年距唐代灭亡仅15年,却是五代中第一个朝代的后梁末世。当时,天下大乱,群雄逐鹿。曾经一手埋葬唐帝国的草莽英雄朱温,据中原腹地建立后梁王朝,传世不过两代,十多年光景,就在沙陀族军事集团打击下,行将亡国。放眼南方地区,政权林立,小国寡民,彼此缠斗,互不相让。这是中国自秦统一后,出现的第二次大分裂大割据的混乱年代。

赵普的家乡蓟县,位于今北京城西南隅,自古便是北方重镇,当地人见惯了刀光剑影。五代初年,仍作为北部防御契丹的军事要地,长期大军云集,狼烟不绝。一个人生长的环境和家庭背景,注定要影响其一生。赵普的家世和早年经历,史书语焉不详,就爬梳仅存片段资料来看,他出身虽非官宦门第,也绝非普通农家,其父祖辈很可能属于地方小吏。动荡岁月里,他在故乡生活了十五个年头,饱尝战乱之苦,也初步积累了乱世生存的经验。

后唐清泰三年(936),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为当皇帝,割让幽云十六州,换取契丹出兵支持,发兵南攻,灭亡后唐,后晋取而代之。幽云地区很多汉人不愿沦为契丹臣民,举家南逃。赵普的父亲赵迥也举族加入南迁人流,辗转数郡,定居于常山(今河北正定)。在这里,赵普娶了当地豪族魏家的姑娘,数年后,他们又迁徙到西京洛阳城。赵普一家从小地方到都市大门,并能扎根下来,不得不说生存能力之强。但是,长期不安定的生活,使赵普丧失了正常的读书条件,及至成人,只能粗通文墨。好在当时武夫当道,出人头地的机会也非科举一途。


2

初现峥嵘,滁州机缘遇潜龙


到后晋末年,大约公元946年,时年25岁的赵普投身于地方藩镇麾下,充当一名衙吏。当时节度使几乎都是行伍出身,手握实权,但大都目光短浅,他们所需要的是属下的干才,除了敢打敢拼的将校之外,就是办事勤快还能写会算的文吏,至于学养深厚却不屑庶务的士人,只能用来装点门面,不受重用。因此小吏有的是出头的机会。

七八年下来,赵普不但精通了衙门那一套刀笔功夫,拥有丰富阅历,通宵尔虞我诈、弱肉强食的斗争哲学,形成沉稳少言的性格。更深刻体会了武夫悍将的专横跋扈,却也摸清了这类人的软肋和命门,大都意气用事,头脑简单,缺乏谋略,拙于规划和算计。

赵普32岁时,被镇守关中京兆地区的永兴军节度使刘词所赏识,招为幕僚。此时朝廷也转换为后周王朝。好不容易刚走上顺道,却不曾想时隔一年多,刘节度病死任上。似乎命运又要跟赵普开个玩笑,但是不久的将来,赵普将面临人生中最大的机遇。

 

周世宗 柴荣像

显德三年初,将官赵匡胤随周世宗南征。赵将军攻克南唐江北重镇滁州城后,奉命暂时驻守,但管理占领区一应民事非其所长,朝廷派来几位文官负责料理,其中一位就是赵普。某次,地方上抓获百余盗匪,论刑律本应一律杀头,赵普要求再加讯问,细心审理后,发现大多蒙受冤屈,当即予以开释,救活很多人命。赵普的精明干练,引起赵匡胤的关注,遂请入府中相谈,二人风云际会,成为知己。

赵将军父亲随军居于滁州城,突染恶疾,赵判官是有心人,早晚侍奉于病榻前,进一步赢得对方两辈人的信任。

滁州之会数月后,赵普奉调西北州郡,依然位居下僚。但是却在赵匡胤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当年十月赵匡胤升任殿前都指挥使,授匡国军节度使。跻身藩镇之列。赵匡胤一当上节度使,便马上奏请朝廷调任赵普为自己幕府的节度推官。三年后,赵匡胤升任殿前都点检,成为殿前司首脑,移镇归德军(驻节宋州,即今河南商丘)节度使,再聘赵普为掌书记。赵普成为赵匡胤藩镇集团的幕僚之首。对于长官的知遇之恩,赵普深怀感激,誓言戮力回报。用句古代官场的老话说:人要发迹,须得贵人相助。其实赵匡胤固然是赵普的贵人,这是从地位上来说,而从谋略策划上看,赵军师又未尝不是赵匡胤命中“贵人”。

赵普的加入,让赵匡胤如虎添翼,逐渐明了自己的发展方向。在赵普的不断施加的影响下,使得一介武夫赵将军得到升华,不甘于现状,超越了同侪。


3

精心策划,陈桥兵变现真龙

其实,赵匡胤初获节钺时,并不能说是野心家,因为周世宗正当壮年,威望远胜以往那些短命武人君王,通过很多整顿举措,国家也呈现出新的气象。因此,赵节度还忠心耿耿随天子南征北战,在征服淮南和北伐契丹的战争中冲锋陷阵,屡立战功。但形势比人强,显德六年(959)五月,周世宗北伐途中身染重病,偶然听说了“点检作天子”的谶语传闻,立即对当时的殿前都点检张永德起疑,将其罢免,换上自己一手提拔起来资历尚浅的赵匡胤。赵匡胤升任殿前都点检不久,周世宗病逝,年幼的儿子即位,太后垂帘,可谓“孤儿寡母”支撑偌大的江山,朝中大臣又将矛头指向张永德、李重进这些近亲大将和其他老资格的藩镇,使形势都迅速向着赵匡胤有利的方向发展。赵普决然不愿放弃这样千载难逢的机遇,当即出手为主公设计蓝图、筹划路径,并与赵匡胤胞弟赵匡义等人共同组织部属,联系各方势力,紧锣密鼓为改朝换代做准备。


半年后的显德七年(960)元旦之日,北方前线传来战报,称北汉联合辽军大举南下。全无政治经验的太后与范质、王溥、魏仁溥几位宰臣匆忙商议后,派一贯尽职尽责的赵匡胤统军出征。诏书宣布后,大军浩浩荡荡离京北上。然而军队仅仅抵达京师以北数十里的陈桥驿,就停顿下来,将校们都吵闹半年多前的谶语,要点检作天子,这自然都是赵军师预先的安排。接着,赵普和赵匡义等人鞍前马后地张罗,配合赵匡胤做出必要的各种姿态。最后,在他和诸将振振有词的劝说下,赵都点检顺应军心天意,穿戴上事先准备好的龙袍,次日就回师开封,而守城的将领石守信一干结拜兄弟、部将开门相迎,一场改天换地的悲喜剧可说是在兵不血刃的过程中谢幕。这也是五代以来罕见的兵变结局。



4

建国大宋,赵普为相

 

赵都点检登基称帝,改国号大宋,改年号建隆。赵匡胤便是宋朝开国皇帝,死后庙号太祖。

本朝诞生伊始,那些台前表现的将帅们都成为显赫的功臣,加官晋爵,弹冠相庆。而身居幕后的谋士们则显得要低调得多,暂时还不能争长论短。这当然是那时重武轻文风尚下的惯例,兵权重于文案。加之开国皇帝宅心仁厚,不忍心立即将旧臣从朝堂上驱逐,后周宰相范质、王溥、魏仁溥和枢密使吴廷祚以下臣僚大都留任。因此,赵晋只是出任右谏议大夫、枢密直学士。

按当时官场规矩,右谏议大夫属中高级文官,但并无实权,而枢密直学七则是最高军事决策机关的枢密院内的重要职务,掌握军事机要 显然,赵军师虽立有头功,却因事关改朝玄机,一时还不能享受更多的名分。

宋太祖赵匡胤

不过,作为心腹亲信坐镇于枢密院,倒是宋太祖的特意安排。范质等三位前代宰臣留任本朝后,自然感激宋太祖的宽厚相待,也无不诚惶诚恐,毕竟从来都是“一朝天子一朝臣”,自己既非天子亲信,也对建国大业无尺寸之功。因而,他们上朝时都谦逊不再敢坐下,皇帝也不客气,于是宰相与天子坐而论道的传统终结。他们遇事还不敢自作主张,多请教太祖身边近臣。这样一来,赵普实际上便成为朝臣们的主心骨,军国大事都需他来拿主意。

据可靠资料记载,赵普与太祖一家有很深的私交,老太爷没有福气,在建国前已故,无法关照他。但杜太后不是个糊涂人,常惦记着赵普,还曾在家庭聚会中当着天子的面对他说: 赵书记多操心啊,我儿不懂事的地方多着呢。这种密切的私人感情,也是赵普长期深受重用的一块基石。

瓜熟蒂要落,水到渠也成。当年八月,赵普先升任枢密副使,名正言顺位列执政大臣。两年后,再升任枢密使,排名虽在宰相之后,其权位倒远在其上。到乾德二年(964)正月间,也就是建国四年后,该做的姿态、应表的风范都做够了,天子请范、王、魏三位前朝遗臣同时从相位上退休,赵枢密使转任宰相,并且是少见的一人独掌相府。至于枢密使一职,则交由与他关系良好的李崇矩担任。

从踏入赵匡胤藩镇幕府到大宋朝宰相,前后不过七年半时光,赵普就完成了仕途的辉煌历程,速度不可谓不迅速,比之于那些前辈人杰毫不逊色。此时他不过42岁,恰是精力最旺盛和头脑最灵活之时。



结语








至此,赵普通过一步步的努力终成为了宋朝的丞相,那么他在成为丞相之后又做出了什么贡献和作为呢?又经历了什么样的官海沉浮呢?下期专题我们将继续为你解读开国元勋赵普的故事。

最后,多说几句。小编在拜读了陈峰教授的书之后,也是深受启发。例如在赵普的故事中讲到想要遇见“贵人”,首先你需要成为别人的“贵人”。特别是在社会分工更加细化、更讲究团队协作的今天,多加思考怎么样为别人提供价值,作出贡献。往往才是个人发展上升的快速阶梯。

关于本篇如果大家有什么感想和问题,也希望您能留言与我们互动交流,我们也将精选出优秀的留言和问题进行整理。后期有幸邀请陈峰教授进行解答,来听听名家的见解与解答。也推荐您直接购买陈峰教授的《生逢宋代--北宋士林将坛说》细细品读,通过一个个人物给予自己不同的启发。





▇ 扫码关注我们 ▇

西北大学历史学院公众号

顾问团队:史党社、李永斌、兰梁斌、赵虎、白立超

责编:陈 实

排版:周云飞

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


: .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,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,轻点两下取消在看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